
名人名言赏析加理解
1、题目即中心论点。在开头,即所谓开宗明义、开门见山提出论点;在中间,需仔细阅读全文,才可发现文章论点;
2、备注:分析议论文的语言,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性的句子和关键词语,它们内涵丰富,意义深刻,要反复琢磨。还要留意关联词语,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,注意修饰语在句子中的作用。(名人名言赏析加理解)。
3、 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
4、(感悟)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,只有从实际出发,一点点积累,才能成就大事。
5、概念:说明文是以“说明”为主要表达方式,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、性质、构造、功用、制作方法、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。
6、(1)举例论证: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,从而使论证更具体、更有说服力。
7、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,但到后来,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。
8、a.开门见山,提出中心论点。b.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(或事例或观点)进行分析,然后提出论点(或提出论题)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。c.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,同时,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。d.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,同时,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。e.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,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。f.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(如寓言)引出论点,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,便于读者接受。
9、解答“重点词句赏析”类试题时,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(准确、简明、严谨、概括性强)。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:
10、(1)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,是多向的;不是单层次的,是多层次的;
11、我们之所以需要未来过的好,正是因为我们当下活的非常的努力,想要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改变自己,但是当我们想要去改变的时候,必须在当下就做出决定。只有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时候,未来才能变得更好,才能够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。
12、(感悟)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。要正确对待祸福,从不利中看到有利,有利中发现不利。毛泽东在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中引用了这句话,说明了“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,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”。
13、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《论语》
14、分析句子作用?(分为结构或内容两方面作用)
15、(感悟)对天下大事难事,大处着眼,小处入手,没有办不成的。往往有为的人,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,却成就了大事。小事不做,大事不成!
16、结尾段的作用:(1)深化中心论点,提出……的结论;(2)重复或强化……的中心论点;(3)发出……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……;(4)补充论证了……。(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,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。)
17、夫将帅者,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,敌万可加。
18、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!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。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,关羽却绝口不谈,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。
19、列数字: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××特点。使说明更有说服力。
20、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,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,对成长都有益处。
21、(译文)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,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
22、写人记叙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,或揭示评价事件的价值、意义,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;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,抒发了作者对社会、人生的某种感晤,思想认识程度深广,更富于理趣;哲理性散文的主旨,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,或率直的评价。
23、乐观使你倾向于幸福健康事业顺利,悲观使你倾向于绝望患病失败忧郁孤独懦怯。
24、(2)驳论: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,发表议论,驳斥片面的、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,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。驳论的方法可以是驳论点、驳论据、驳论证。
25、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《论语》
26、③、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(或……的奇闻趣事),提出中心论点……(或引出……的论题),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,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。
27、(翻译讲解):最完善的,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,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。最充盈的好像空虚,它的作用没有穷尽。最正直的好似弯曲,最灵巧的好似拙笨,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。
28、承上启下(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,逗号前是承上,逗号后就是启下)
29、阅读|《格言联璧》⑲——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
30、愿你们驾驶着信念铸造的航船,到希望的大海去犁出雪白的浪花。自爱,使你端庄;自尊,使你高雅;自立,使你自由;自强,使你奋发;自信,使你坚定……这一切将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遥遥领先。
31、意思是:人民团结国家就强大,人心离散国力就弱。出自(清)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
32、通过……的说明方法,说明了……(事物特征或事理),使说明……(作用)。
33、想要对别人不尊敬,首先就是被自己的不尊敬,你首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,当你针对别人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别人对待你的看法就是一个不懂得尊重人的人,所以你跟别人谈尊重的时候,自己一定要先去尊重别人,获得别人的认可之后你再谈尊重。
34、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叙写,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,它往往突出细节,渲染烘托;略写不是可有可无的,而是一丝不苟。
35、(7)以感情为线索。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,线索有主线、副线之分;有明线、暗线之分。
36、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。狼有三大特性:一是敏锐的嗅觉;二是不屈不挠、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;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。——任正非
37、正言间,百姓发喊,又撞出一枝军来。赵云拔枪上马看时,面前马上绑着一人,乃糜竺也。
38、君子浩海之气,不胜其大,小人自满之气,不胜其小。——佚名
39、 凡是一个深陷在爱情里的人,是决不肯让他的钟表安安稳稳地向前走的。
40、(感悟)做事贵在坚持。谁笑到最后,谁笑得较好。
41、空间顺序: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,或从外到内,或从上到下,或从前到后,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。这种说明顺序,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、构造特征。
42、意思是:一个树枝成不了树木,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不依靠众人的.力量,不能成大事。见于(宋)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紫骝马歌》。
43、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:提出问题(引论)——分析问题(本论)——解决问题(结论)。
44、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。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。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,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。再迁移到文段中来。开放性试题,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,可以各抒己见。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:
45、从长远角度考虑,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。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,多阅读名家名著,开阔视野,增加实践,培养对语言的品评、赏析、感悟的能力,培养学习语文、陶冶性情的兴趣,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。
46、答题格式: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,举什么(概括事例)证明了什么(如果有分论点,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,否则写中心论点),从而使论证更具体、更有说服力。
47、③比喻论证:通过比喻进行证明,使论证生动形象、浅显易懂。
48、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,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密,没有疏漏,无懈可击,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,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,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。此外,议论文是说理文,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、严密的推理。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。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,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。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,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优秀的议论文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、色彩鲜明的特点。
49、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,其实,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“首先”、“然后”、“接着”、“最后”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。做这个题目,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。
50、论证方法:举例(或事实)论证、道理论证(有时也叫引用论证)、对比(或正反对比)论证、比喻论证
51、 勇者愤怒,抽刃向更强者;怯者愤怒,却抽刃向更弱者。
52、 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 ——《论语》
53、 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,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,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,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,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,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。
54、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、坚持真理,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,那时,也只有那时,痛苦才将化为幸福。——张志xin
55、(翻译讲解):当人民不再畏惧(统治者的)威压时,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。
56、每一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。——拉丁美洲
57、常用的修辞方法:①比喻(形象,生动……);②拟人(形象,生动……);③夸张;④排比(增强气势);⑤对偶;⑥引用(增强气势);⑦设问;⑧反问(增强语气)
58、人生有两个悲剧,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,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。
59、赵云大喝一声,挺枪纵马,直取淳于导。导抵敌不住,被云一枪刺落马下,向前救了糜竺,夺得马二匹。
60、(译文)孔子说:“君子端庄而不争执,会群而不拉帮结伙。”
61、类型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?并说明理由。
62、(1)从分析标题入手。(2)从分析材料入手。(3)从分析段首入手。(4)从分析篇末入手。(5)从分析文中议论、抒情入手。(6)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。
63、一切的和谐与平衡,健康与健美,成功与幸福,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。——华盛顿
64、小小的你会长大,小小的你会成熟,愿你更坚强!愿你更自信!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,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。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精神。
65、(3)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(或……的奇闻趣事),提出中心论点……(或引出……的论题),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,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。
66、(译文)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,因为忙中容易出错,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,也不可以草率,随便应付了事。
67、(译文)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,否则就会失败。
68、(译文)孔子说:“主张不同,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。”